现代人孩子生得少,因此在带养过程父母总是格外小心,举凡生活周遭环境清洁,甚至是孩子平时的穿衣哲学,父母无一不悉心照料。虽然凡事讲究,乃出于一片好意,但若过度保护孩子,反而会使他们如温室里的花朵般,不堪现实环境的冲击。
当宝贝的汤匙不小心掉落在桌上,您会紧张兮兮的立刻将餐具拿进厨房重新高温消毒吗?当宝贝接触到绒毛玩具打了个喷嚏,您会二话不说的将家里所有毛绒绒的物品全部销毁吗?当宝贝手心温度稍低,您会赶紧替他添加大量保暖衣物,将他包得密不透风吗?若您符合上述几项指标,就该想想自己,是否属于人们口中「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之一。
我们都知道清洁、卫生与健康的关连,因此在照顾稚嫩的新生儿或幼儿时,每位新手家长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想要避免宝贝接触细菌或遭受感染。但您知道吗,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细菌都会导致疾病发生,而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细菌、病毒等正是小宝贝获得免疫力的来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肉眼看不到的细菌,人体内也存在着数不清的细菌,举凡皮肤、口腔鼻腔黏膜、或肠道中都含有大量的细菌,然而这些细菌包括好菌与坏菌,不一定完全只会带来坏处。
宝宝1岁以前的免疫力来自母体及母乳提供,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展完全,因此如奶瓶、奶嘴等用品一定要先消毒过后再使用,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免疫功能也会茁壮,1岁之后处理孩子的用品只要符合健康、卫生的原则即可。
然而,尽管保持干净、讲究卫生是好事一桩,却有不少父母出现矫枉过正的行为,例如任何物品都一定要经过高温或紫外线消毒后才提供给宝宝使用,或是将家里所有的洗洁精都更换成标榜防螨、抗菌的产品,让人不禁怀疑是否真有其必要?
市面上的抗菌产品的确能降低细菌孳生机率,但同时也会令人忧心化学药物的残留。以婴幼儿用品而言、这些制剂并不是那么必要。
因此对于孩童的照顾,家长不用过度的想要达到无菌的状态。适度的细菌暴露可以启动孩子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然而为了避免疾病发生,保持环境清洁与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是很重要的,举例来说,维持空气的流通以减少疾病的传染; 控制家中的湿度以减少过量的霉菌繁殖;处理食物或用餐前一定要洗手。
罗玉芳医师指出,基本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大部分病毒、细菌,宝宝都会借由接触而产生抗体,就如同疫苗的原理。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遇到第一次碰面陌生的细菌或病毒时会形成记忆但产生抗体的速度慢。然而之后再次遇到这个病菌时就会立刻排山倒海的产生抗体来制伏。
因此宝宝不须完全处于无菌的空间,透过让宝宝接触生活环境中的病毒、细菌进而产生与之抗衡的抵抗力与记忆力,小宝贝就能拥有好的免疫力。
婴幼儿过敏的机率一直不断提升,也让所有家长伤透了脑筋,每每看着孩子搓揉搔痒难耐的鼻子或无止尽的打喷嚏,都令父母们心疼极了。为了改善宝贝的过敏情况,不少父母费心经营零过敏原的环境,但这样的作法真的可行吗?
若父母本身为过敏体质,孩子过敏的机率也会提高,除了遗传性的基因因素之外,饮食也是造成幼儿过敏的一大主因,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例如带壳海鲜、蛋、特定水果如芒果、奇异果等。
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例如台湾空气品质较差,或幼儿平时活动的环境存在较多尘螨,都可能会使孩子的鼻腔黏膜受刺激,因而出现过敏的症状。
为了让孩子降低过敏机率,有些家长会隔绝宝贝与绒毛玩具、宠物接触的机会,对此罗医师说明,早晨与夜晚通常是孩子过敏情况较为严重的时段,而幼儿在这两个时段内频繁于客厅及卧房内活动,经常会接触到抱枕、玩偶、地毯、窗帘等,这些家饰由于不易清洁,在经年累月之下会累积许多尘螨。